原标题:刘锴锴:指引迷途的“引路人”
这是个平凡的职业,默默无闻,没有鲜花和掌声。他是平凡的监狱警察,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兢兢业业,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挚爱的监狱事业,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不凡,他就是玉溪监狱警察刘锴锴。
从“小白”成为监区骨干
(资料图片)
刘锴锴大学所学专业是语文教育,他原本以为到监狱是“去上课的”,结果一报到就被安排到监管区,从事罪犯管理工作。之前,他从没有见过高墙电网和罪犯,刚进入监管区工作让他感到忐忑不安,在第一次队前讲评时,他还认真准备了讲话稿。
虽然对新工作感到陌生,刘锴锴还是以“空杯”心态,虚心向领导学、向身边的老同志学。老同志也很关心这位谦虚的北方小伙,在把工作经验倾囊相授的同时,也喜欢与他交流生活。渐渐地,刘锴锴适应了玉溪的生活和监狱的工作。
经过多年磨砺和锻炼,刘锴锴凭着不服输的韧劲,从“小白”成长为监区的骨干力量,还获得了首届玉溪监狱“十佳青年”。
为迷途心灵引路
这天,一封感谢信让刘锴锴的记忆回到了2011年。
罪犯李某对改造抵触情绪明显,不服从警察管理和安排。考虑到老家都在北方,可能会有共同话题,监区便让刘锴锴承担李某的攻坚转化工作。几次谈话下来,李某根本不买刘锴锴的账,依旧我行我素。
刘锴锴调整情绪,仔细研究分析李某的情况,询问和他同监舍的罪犯,最终发现了李某抵触改造的根源。原来,李某的腹部做过手术,近期又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形,因为怀疑自己病情复发,又觉得警察不会重视他的病情,不想向警察报告,矛盾的心理让他产生了“破罐子破摔”的念头。
了解情况后,刘锴锴对症下药,主动带李某到医院进行检查。通过检查,李某彻底放下了包袱。后来,刘锴锴又趁热打铁,利用各种机会与李某谈话,进行心理疏导。渐渐地,李某开始向警察吐露心声,积极接受改造。
刘锴锴说:“罪犯管理工作讲究稳中求进。罪犯中的小问题不及时化解,可能酿成严重后果,给监狱安全带来隐患。对于教育管理罪犯工作,应如履薄冰、从不懈怠。”
关键时刻显担当
2018年,刘锴锴担任副监区长。2020年,刘锴锴担任监区长。随着职务的变动,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担子。3年前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本着“党员领导干部就要迎难而上”的精神和气魄,刘锴锴带头参加了第一批封闭执勤,并多次主动留下加强监区封闭执勤警力。
刘锴锴带领大家积极探索疫情防控模式下的监区管理方法,一手抓监管改造,一手抓疫情防控,充分借鉴学习“枫桥模式”,力争做到矛盾不过夜、矛盾不上交。为了打消罪犯的担忧情绪,他带领监区警察搜集整理疫情防控知识,定期组织大家学习疫情防控知识,做好自身防护,加强对“三大现场”的消杀,有序安排罪犯拨打亲情电话,缓解罪犯的思乡情绪。通过上下齐心共同努力,实现了监区安全稳定。
今年,刘锴锴被司法部评为“全国监狱先进个人”,面对新的荣誉,刘锴锴坦言有些意外,因为监狱的优秀警察很多。他说:“在今后的工作中,只有更加勤奋努力,担当尽责,才能对得起监狱党委的信任和人民的嘱托。”(周燕)
关键词: